您当前位置:中国菏泽网  >  定陶区  > 正文

定陶区杜堂镇:废秸秆成了“香饽饽”

作者: 时苏建 来源: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: 2021-09-03 09:31

近日,定陶区杜堂镇汇康谷物合作社的2000亩谷子迎来大丰收,在种植基地,一边的收割机忙着抢收谷子,另一边特种农机在已经收割完的谷田里进行打捆作业,打捆后的秸秆将被制成饲料提供给养殖场。

每年的丰收季,粮食作物秸秆的处理都成为困扰农民的一大难题,而在杜堂镇,秸秆不再是“烫手山芋”,反而成了“香饽饽”。近年来,杜堂镇积极探索秸秆回收再利用工程,减少污染,增加农民收入,真正实现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好愿景。

“别看谷秸捆一会就能打好一个,但这搂草的过程可大有讲究。”汇康谷物合作社理事长冯春雷说,谷子收割后,留下的谷茬不能高于20厘米,也不低于10厘米,以便于还田,大量的秸秆采用机械化收集,不仅耗时短、收集量大,且打出的草捆不散、不凌乱,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,对土壤及时修整平复也有一定的好处。

据了解,汇康谷物合作社在杜堂镇承包土地近2000亩,在种植谷子的过程中,起初对于每年产生的大量秸秆都进行还田处理,现在响应镇里号召,全面强化秸秆资源综合利用。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,合作社与定陶区多个养殖场建立合作关系,每年定量向养殖场供应秸秆。

“秸秆综合利用得到了镇里的大力支持,还帮我们请来了农业专家进行技术培训。”冯春雷说,刚开始没敢轻率投入,先买了一套打捆机械进行尝试,没想到仅8月中旬一周内就为养殖场供应了800多吨谷秸捆,每吨增收300多元。

谢同立是镇里的肉驴养殖大户,在创业之初他经常外出考察“取经”,最后发现秸秆是肉驴育肥最好的饲料。

“以前总为饲料犯愁,寻找不到好的饲料源,每天都雇佣人工外出打草,一天到晚工钱没少开,但是活干得却不多,既费心又费钱。现在三天就储备了一年的饲料,打捆秸秆做饲料不但便于储存,而且减少了各项微量元素的流失,对肉驴的生长十分有利,关键是价格还实惠,为我们省大事了。”谢同立说。

在政府部门的牵头下,汇康谷物合作社与辖区多家养殖基地建立了供给合作,各求所需,就这样建立了秸秆回收链。

“以往村民把秸秆放在房前屋后,不但影响了村容村貌,而且烧柴火做饭更是污染了环境,现在秸秆离地后就直接打捆,乱堆乱放的现象没了,生态环境也好了。”杜堂镇谢庄村党支部书记谢卫华说。

“现在生态环境改善了,经济效益提高了,秸秆打捆技术推广很受农民的欢迎,成为农民眼中的‘香饽饽’!”该镇农业部门负责人孙华表示,下一步将大力推广秸秆打捆技术,通过政府引导,把它做成资源综合利用、促进农民增收、有效改善环境的产业链。

记者 时苏建

责任编辑:
分享到:
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|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:鲁新闻办[2004]20号 |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:37120180017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09012531号 |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国菏泽网